文華財經工具-文華財經 軟件
記者 | 滿樂
編輯 |
各大期貨公司正在“圍剿”文華財經,暫停這個在期貨公司中占有率超過97%、期市投資者最常用的交易軟件接入公司交易。
1月10日,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廣州期貨、永安期貨、南華期貨、海通期貨、中信期貨、招商期貨、方正中期表態,將于近日關閉包括文華財經在內的部分軟件準入權限。另有多家期貨公司表示,正在跟進文華財經等交易軟件整改情況,相關軟件面臨停用風險。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文華財經全稱“上海文華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冊資本4000萬元。公司多數股東為自然人,持股62.64%的第一大股東也是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尚守哲。此前文華財經曾于2018年沖刺創業板,卻最終終止上市。當時招股書顯示,公司共與國內145家期貨公司合作,占總數的97.32%。
期貨公司與交易軟件的風波源自去年監管部門發布的一系列文件,包括:《關于進一步加強期貨經營機構客戶交易終端信息采集有關事項的公告》、《期貨公司客戶交易終端信息采集及接入認證技術規范》、《關于落實穿透式監管相關要求的通知》等。根據監管要求,期貨公司須嚴格落實做好客戶交易終端的信息采集以及中繼代理軟件管理接入認證等穿透式監管工作。
之后各大期貨交易所也紛紛發布落實穿透式監管相關要求的通知,要求期貨公司應確保客戶下達的交易指令直達其信息系統。
“文華財經有截留的行為。”一家尚未發布暫停相關軟件準入的期貨公司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按當前監管風向,自己所處的期貨公司也很快將發布相關通告。
不過監管合規風波的背后,還有交易軟件與期貨公司之間的利益糾葛。
2020年1月3日,廣州期貨率先發難,稱經排查目前提供的交易軟件中,文華財經交易軟件(包括文華贏順、文華隨身行、文華贏智等)暫不符合監管要求,將繼續跟進文華財經交易軟件整改情況,若其在2020年1月21日前仍無法滿足監管要求,將面臨停用的風險。
3天之后,文華財經作出回應稱,實際情況是公司已經出臺了解決方案,并且已經發到各個期貨公司,“但是因為穿透式監管的技術升級要求需要經濟投入,有些小期貨公司不想投入,拒絕升級。所以個別不進行升級的小期貨公司客戶會受到影響。”
這樣的措辭顯然惹怒了不少期貨公司。雖然文華財經此后又再次發布了公告,承認了公司不足。但各大期貨公司依然決定暫停軟件準入。
“其實就是文華財經按照監管規定升級軟件,但將一部分成本轉嫁到期貨公司身上。期貨公司花錢為他人引流做嫁衣,自然不愿意”。某頭部期貨公司人士評述。
“個人認為文華財經沒什么錯,只有利弊”。另一家期貨公司營業部負責人表示,雖然文華財經向期貨公司轉嫁了成本,但期貨公司本身的交易軟件體驗感也較差,給文華財經成為期貨交易頭部軟件提供了空間。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近年來期貨公司仍承受著手續費率下跌帶來的經營壓力,開發交易軟件更會使得公司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APP開發維護就需要一百多人,幾個億投入,期貨公司面臨生存問題,所以只能妥協軟件商”。
以國內首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南華期貨為例,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雖然高達76億元,但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不足一個億,只有8100多萬元。“期貨公司很多靠貿易收入拉高了營收,但成本也很高。想獨立負擔交易軟件的制作和維護,顯然力不從心,此次穿透式監管已讓部分中小期貨公司承壓”。華東地區某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華財經被‘禁入’后,期貨公司可能還要依賴其他交易軟件,使用量排在第二位的博易大師可能會成為首選”。上述期貨公司營業部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