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顧光輝 攝
“白白的浪花,最喜歡在海邊走走。”“冬天的窗玻璃上,開滿了冰花,冬天是個大畫家。”剛完成扎染的小朋友就迫不及待把眼前的色彩與感受寫進詩句。
“詩歌,是跨越語言障礙、連接心靈的橋梁。”雪野說,“看到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孩子們用詩意進行對話,我深切地感受到童詩教育對于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據悉,這場活動是2025華文國際童詩交流大會的子活動之一,“我們希望通過讓波蘭和力洋村的小朋友一起做扎染、走訪古村,把中外友誼的種子種在他們心里。”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力洋村駐村文化特派員黃小華表示,未來計劃將此類活動常態化,結合四季、傳統節日及傳統技藝等主題內容,做成系列活動推廣出來。
寧海是中華詩詞之鄉,擁有傳統詩詞文化的深厚土壤。近年來,兒童詩作為一股新銳力量也在寧海蓬勃發展,全國兒童詩研究中心在寧海力洋扎根,每年吸引上萬人學寫童詩。如今,力洋村還建設了“童詩之路”,讓文化的基因長久潤澤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