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活動現場。王玉國 攝
歌聲中,折射出今日中國鄉村活力,這“三張名片”亦日漸成為跨越山海傳向世界、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載體。
這是河北村超的賽場,當日比賽現場吸引數萬人觀看。場外,當地乘勢搭建體文旅商農等多業態融合場景,推出“看村超游保定”、農特產品展銷等活動,讓游客流連忘返。
自榕江“村超”火爆“出圈”、在海內外持續“圈粉”以來,這一將體育、鄉村、經濟、文化、旅游等緊密相連的超級IP,正帶動全國各地更多村級賽事“火”起來,并將賽事IP流量轉化為經濟發展增量。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球隊、媒體,也一次次走進“村超”現場,進行近距離觀察。
傳承千年、從山野間飄出的侗族大歌,同樣在與世界“對話”。這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的民間合唱,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走出國門。近年侗族大歌的“出山”又“出海”、讓世界近距離“侗聽”到了中國的民族故事,也增進了世界對中國的了解。
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同樣如此。當地已先后成立學生合唱團110多個。聚光燈下的一支支合唱團,也正與“村超”、侗族大歌一樣,成為對外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向世界展現對外形象的新載體。
歌聲中,有榕江遭遇洪水時,阜平與榕江的守望相助,也見證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各族兒女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6月下旬,榕江遭遇洪水侵襲,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6月30日晚,在距離榕江千里之外的阜平,舉行了“阜平縣支援榕江抗洪救災公益演出”。合唱團小演員邊唱邊落淚的情景,感動了許多網友。
從遭遇洪災到開啟常態化重建,榕江得到了來自國內外的大力支持。而阜平的援助,正是全國各地援助榕江的縮影。
7月5日晚,阜平的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與來自榕江的侗族大歌團隊一起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國》,讓現場許多觀眾動容。侗族姑娘潘鳳蘭說,她唱這首歌時,淚水一直在眼睛里打轉。她們換乘飛機、高鐵、汽車,歷經十幾個小時從榕江到阜平,就是希望表達侗族兒女對阜平、對全國人民的感謝。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從汶川地震到玉樹地震、從積石山地震到榕江洪災,每逢災難發生時,中華各族兒女齊心合力、守望相助的感人場景總會一次次重現。災情過后,各族兒女也總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攜手奮斗發展。而這,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生動寫照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