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8臺手機中,便有1臺誕生在此鎮。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出一個細節:東莞長安鎮GDP歷史性突破千億元大關。
自此,廣東“千億鎮”方陣再添一員猛將,長安鎮緊隨佛山獅山鎮、北滘鎮之后,成為全省第三、全國第六座GDP超千億的鎮域經濟體。
一紙官宣,分量千鈞。
那么,在強手如林的珠三角,長安鎮為何能脫穎而出?
2024年,長安鎮全年GDP達1050.7億元,同比增長5.5%,比年初設定的5%增速還要高出0.5個百分點。
作為珠三角鎮域經濟的優秀代表,長安鎮如期跨過千億門檻,其成功密碼深植于獨特的產業生態與創新動能之中。
拿電子信息產業來說,2022年的數據顯示,長安鎮規上電子信息產值達到2100.8億元,智能手機上下游配套企業超過1000家,其中規上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50家、規上電子信息企業超過160家。
2024年,電子信息產值更是進一步增長至2326.1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3211.6億元。
其中,得益于OPPO、vivo兩大巨頭在此深深扎根,長安鎮構筑起從精密模具、主板貼片到整機組裝的無縫產業鏈。巔峰時期,每分鐘產出195部智能手機,全球每8臺手機中便有1臺誕生于此。
此外,長安鎮五金模具產業規模也接近500億元,五金模具生產企業有1600多家,個體工商戶近1萬戶。
長安鎮崛起的另一個密碼,或許也深藏在深圳灣清晨的車流里。
坐享大灣區區位優勢紅利,長安鎮的地理位置也是其崛起的關鍵。與獅山鎮背靠佛山制造腹地、北滘鎮承接廣州輻射類似,長安鎮的爆發同樣源于世界級城市群的巨大能量溢出。
目前,企業將總部、研發留在深圳,將生產放在長安鎮的現代化產業園區是很多企業的戰略選擇,這成為深莞協同一體化發展生動的體現。
2020年,當地媒體曾披露過一組數據,長安鎮規上工業企業810家中從深圳轉移到長安鎮的有60家,主要集中在五金模具制造和電子信息兩大特色產業。當地很多企業為華為、富士康、大疆、比亞迪等深圳企業提供上下游配套。
這種產業分工使得深莞兩地形成極其緊密、相互依存的供應鏈網絡。這也就是為什么會有“如果東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車,全球將會有70%的電腦產品缺貨”的說法。
根據相關規劃,深圳地鐵11號線北延段有望直通長安鎮,未來深莞雙城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聯系會更加緊密。
實際上,長安鎮GDP突破千億的意義,遠超數字本身。
它深刻揭示:
鎮域經濟的天花板遠未觸頂。在中心城市資源外溢與制造業城市自身轉型升級的雙重驅動下,頭部強鎮完全有能力突破行政層級的限制,成長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過去十幾年,東莞發揮臨深優勢,吸引深圳的要素資源向北流動。長安鎮生動詮釋了如何將毗鄰超級城市的區位優勢,轉化為創新鏈與產業鏈緊密咬合的發展勝勢。
長安鎮的晉級,不僅是一個數字的跨越,更是珠三角鎮域經濟強大韌性與澎湃活力的最新注腳。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