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上海市臺聯主辦的“從乙未抗戰到淞滬之役”—尋找兩岸共同抗戰記憶主題交流在滬舉行。李百加 攝

  “我祖父的相關史料在臺灣長期缺失,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事跡不存在。”抗戰將士符岸壇之孫符立中說,1937年“七七事變”后僅月余,符岸壇在上海虹橋機場擊斃闖入軍事禁區挑釁的日軍官兵大山勇夫和齋藤要藏。

  符立中首次接觸祖父事跡,是在臺灣海南同鄉會在傳記文學出版社刊印的《海南近代人物志》中。“祖父的故事在臺灣主流敘事中近乎銷聲匿跡。”符立中因此感到痛心,“當前島內各類歪論當道,本質是對歷史的割裂。”

  6月29日,由上海市臺聯主辦的“從乙未抗戰到淞滬之役”——尋找兩岸共同抗戰記憶主題交流在滬舉行。在符立中看來,兩岸英烈后裔在滬對話具有特殊意義,“兩岸先輩先賢的犧牲共同鑄就了民族根基,需以史考證,以史為鑒,相互了解,凝聚共識”。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國民革命軍第87師第261旅旅長陳頤鼎沖鋒陷陣,隨后更是歷經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等重大戰役。1945年10月,陳頤鼎率國民革命軍第70軍赴臺,接受了侵華日軍投降。

  “父親總說,那是他戎馬生涯中最自豪的時刻。”陳頤鼎之子陳萬中回憶,陳頤鼎抵達基隆港時,眼前的景象讓他“既驚訝又感動”,碼頭上擠滿了等候多日的臺灣民眾,“一眼望不到頭的人群中,歡呼聲震耳欲聾,許多人笑著流淚,那是被殖民統治50年后終于盼來光復的激動”。

  跨越半個世紀的民族認同,在陳萬中看來尤為珍貴,“1895年臺灣民眾吶喊‘愿人人戰死而失臺’,1937年上海軍民立下‘血肉筑城’的誓言,1945年臺灣光復……中華民族的抗戰歷程,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抗戰始于臺灣,也終于臺灣。”黃埔軍校第四期生張宰臣之孫沈文龍說,兩岸英烈后人共同分享家族抗戰故事意義深遠,不僅為還原歷史,更在于共建兩岸共同抗戰文化記憶、鑄牢認同。(完)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m.luwanhua.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海经动画片全40集免费观看| 挨饿游戏| 吃甜品视频| 创业史全文阅读| 廖凡和莫小棋主演的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蜜蜂图片大全大图| gale harold| 汪始慧| 韶山行研学心得体会| 林诗雅全部三级在线| 烟草甲虫| 贾樟柯对毕赣的评价| 第一财经今日股市直播间在线直播| 10的认识评课优点及不足| 一年又一年电视剧演员表| 国测四年级语文试题| 徐若| 回响电视剧在线观看| 草逼的视频| 许嵩是哪里人| 王梦婷| bob hartman| 儿媳妇电视剧在线观看| 我的冠军男友在线看全集完整| cctv5+体育赛事直播时间| 罗比威廉姆斯| 闲章内容大全图片| 黄影|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2024题库及答案| 电影百度百科| 范冰冰性感| 砌生猪肉| 扒开双腿猛进入小柔的扮演者| 我和我的姐妹| 电视剧瞧这一家子演员表| 电影《神盾局特工》| 抖音网页版登录官网| 张俪作品| 长靴靴虐视频vk| 布莱德·德尔森| 唐朝诡事录在线观看全集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