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財經媒體集團
隨著各大媒體的介入,河南、湖北、江西、湖南等中部省份爆發的“強制停貸”事件愈演愈烈。
樓盤爛尾,強制停貸事件愈演愈烈
很多人都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些業主非得冒著“征信黑名單”的風險,選擇停貸?
在我看來,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制度,而導致爛尾樓,強制停貸事件等種種原因的“原罪”,就是預售制。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房地產如何一天賺一個小目標?造房子肯定是沒有辦法賺那么多錢的,歸根結底的玩法就是“杠桿”
舉個例子,2015年的房地產商,賺的是土地升值的錢,他們買了一堆的土地,捂著不賣,等土地價格漲了一倍,再開始造樓盤賣。
香港開發商囤積的土地
所以2015年前,房地產商賺錢,賺的是土地升值的錢。這其實是和地方政府搶生意了。
但是后來房地產商想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換個玩法。市面上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使用了一種“快周轉”的策略。
什么叫快周轉呢?簡單來說就是,拼命借貸,不斷加杠桿,快速回款,犧牲一定的利潤,從而達到資金周轉率大幅上升的情況。
所以你看,其實地產行業和其他行業沒有什么不同,都是看資本周轉率,以及資金使用效率的游戲。
土地拍賣會
而且土地升值,對地方政府的收益是非常大的,所以這次房價暴漲,其實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點頭默許的。
言歸正傳
2015年后,房地產商通過銀行借貸,信托融資等手段,不斷買土地,推高房價,再通過“期房預售制”,快速回籠資金。
所以有一個結果是,往往是A樓盤的資金剛好交到監管賬戶。這些錢就被房地產商利用各種手段拿出來,去拍新的土地和B項目。而B項目的一部分錢用來買新的土地,另一部分的錢就用來支付A項目的建造費用。
部分樓盤,預售資金監管形同虛設
理論上,只要房價一直上漲,只要買房的人源源不斷,這種“快周轉”策略,能夠讓房地產商1年時間賺10年的錢。
預售制有沒有好處呢?
其實是有好處的。2013年左右,全國出現了一波房地產的低潮,當時的全國房價降低了20%左右,地方政府沒錢,債務危機,大量房子空置,出現了一些危機。
但是后來的貨幣化安置解決了這個問題,再加上房地產商的“快周轉”、“預售制”策略,讓中國經濟迅速擺脫了低迷狀態,直線起飛。
所以那幾天的房價確實漲上了天,但是我們的經濟發展也確實好,GDP數據好看的不得了。
2014-2017年的棚戶區改造
我們用1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世界幾十年的發展道路,這就是預售制在房產開發,在對地方政府的財政貢獻上的好處。
然而,預售制和快周轉戰略有一個問題,那即是國內的房價,并不會一直上漲。
當房價不會上漲之后,借新還舊的“快周轉”戰略就出現了問題。
房價不會一直上漲
因為新賣出的房子收入的金額,難以抵上放大杠桿的高額利息。所以整個企業的利潤一下子就被抽空了。(當然某些老板已經卷款做財產分割了)。
這就是快周轉戰略的弊端。
還有一個就是“預售制”的問題,我們知道,預售制是買房以后,購房資金進入所謂“監管賬戶”。這些監管賬戶,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證專款專用。
但是理論抵不上實際操作,現實中, 很多房地產項目(起碼是這些爛尾的項目),盡管有監管賬戶,但是錢還是被取走,挪作他用。這其中涉及到了一些灰色的地方。
快周轉結束,爛尾出現
當然,這些灰色的東西,不能說得太多,大家知道這個意思就好了。
言歸正傳,為什么我會說,預售制會退出歷史舞臺呢?簡單來說,現在實行預售制,是弊大于利了。
2018年,就表示,可以先調研
首先,全國房地產市場是供大于求的市場,繼續保持高速的房地產投資和增速不是很現實。一個是過快的上漲會帶來泡沫。其二,那就是中國的城鎮化建設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所以,預售制帶來的,結局房地產商資金不足,加快城鎮化建設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預售制加快城鎮化建設的目的已經達到
而預售制發生后,不管再怎么加大監管力度,我覺得類似爛尾樓的事情,其實還是會發生的。所以最近很多專家學者都呼吁“取消預售制”。
其實到這里,文章就差不多了,現在談論這個問題太敏感,上一篇寫強制停貸的文章已經被和諧了,大家且看且珍惜,點個贊再走吧!
------------------------------------
【櫻狼財經】探尋熱點背后的真相,歡迎轉發、點贊、評論。圖源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