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南京4月11日電 (記者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1日消息,該所與多家海內外科研機構合作,對河南云夢山剖面與內蒙古蘇拜溝剖面開展詳細的綜合研究。該研究識別出多種微生物巖與迷宮狀生物礁,建立了華北臺地迷宮狀生物礁時空分布模式。

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于國際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寒武系生物礁沉積模式示意圖。 南古所 供圖

寒武紀是地球系統演化歷史中的重要時期,其以多門類生物快速出現與爆發式演化為特征,也是顯生宙五次微生物向后生生物轉折時期之一。其中,苗嶺統-芙蓉統之交的凝塊石、樹形石等微生物礁記錄了以迷宮狀生物礁為代表的微生物-后生動物礁的過渡生物礁類型。

專家介紹,迷宮狀生物礁以厘米至分米級迷宮狀組構為特征,出現在勞倫大陸與華北臺地寒武紀晚期至早奧陶世的地層中。這種特殊生物礁的成因被認為是由局限性時間分布及內部海綿發育所指示的生物控制,或與灰巖和泥灰巖沉積、海洋氧化還原狀態等環境因素有關。總之,迷宮狀微生物巖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機制至今尚不明確。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辛浩在導師陳吉濤研究員的指導下,與該所高彪博士、西南石油大學李飛教授,以及美國科羅拉多學院Paul Myrow教授等合作,對河南云夢山剖面與內蒙古蘇拜溝剖面開展了詳細的沉積學、生物和碳同位素地層學等綜合研究。

研究表明,云夢山剖面與蘇拜溝剖面均發育有壯觀的微生物巖與迷宮狀生物礁沉積。其中,根據其組構,迷宮狀生物礁可分為枝型與柱型,微觀可見海綿與鈣化微生物。

結合此前已有認知,研究確定迷宮狀生物礁主要出現在灰巖與泥灰巖互層中,指示其形成于正常浪基面之下的低能環境。此外,華北臺地寒武系迷宮狀生物礁的首現時間呈現出從西北向東南方向逐漸變晚的時空分布特征。(完)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1
華網(http://m.luwanhua.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系電話:17051177829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多维尔围城战| 被抛弃的青春1982| 兔子电影| 汉宣帝40集电视剧叫什么名|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试卷可打印 | 易烊千玺个人资料简介| 大尺度床戏韩国| 省港旗兵1| 大海中的船歌词歌谱| 西安甑糕怎么读| 爱情天梯| 爱 死亡和机器人| 伤残等级1-10标准图| 风云2演员表全部| 薛昊婧演过的电视剧| 阿尔法变频器说明书| 李俊霆| 法医秦明1至6部顺序| 破晓东方演员表名单|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幻乐森林演员表| 补锌之王的食物| 神医喜来乐演员表| 端午给老板祝福简短句| 大团圆李静张娴| jenna haze| 日本大片ppt免费ppt| yumiko| 王尧演员| 张柏芝艳照无删减版| 美女写真视频高清福利| 辘轳女人和井全26集 | 小小少年电影完整版| 出位江湖| cctv16直播| 在线播放你懂| 搜狐视频官网| 电影白夜行| 陆廷威| 南圭丽| 大奉打更人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