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社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陳杭)記者9日從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袁之良團隊利用光頻梳技術首次實現開放式架構雙場量子密鑰分發系統,完成615公里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光量子通信與器件團隊成員周來表示,量子密鑰分發基于量子的不可測量、不可克隆性,以及一次一密的加密方法,可實現無條件安全通信。

2018年英國東芝歐洲研究所提出新型雙場協議,使得安全成碼率以信道衰減的平方根線性下降,在無中繼的情況下可突破碼率界限,是實現500公里以上光纖量子通信的可行方案。雙場協議的實現需要兩個異地的獨立激光源在第三方遠程節點處實現穩定的單光子干涉,但通信雙方激光源的微小頻差與長距離光纖造成的快速相位漂移都對干涉有重要影響。

周來說,傳統方案是在遙遠兩地間架設服務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然后通過時頻傳輸或者光學鎖相環等技術,完成兩地激光源的頻率鎖定。

袁之良團隊首次將光頻梳技術應用于雙場量子密鑰分發,一束單頻率的光通過電光調制器成為多頻率的光,且頻率像梳子上的梳齒一樣間隔均勻。研制出首個開放式架構、無需服務光纖的新型雙場量子密鑰分發系統,實現了低損耗光纖四百公里級、五百公里級、六百公里級的安全成碼,并且打破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的碼率界限,成功演示了臂長差為百公里的量子密鑰分發實驗,這也是目前最長臂長差記錄。

周來說,相較之前的實驗成果,量子信號光的相位漂移速率降低1000多倍,大大降低相位參考光的噪聲影響,有助于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距離向千公里級別突破。同時,基于光頻梳的開放式架構有利于未來構建多用戶多節點的城際量子保密網絡,并對基于單光子干涉的分布式量子網絡具有重要意義。(完)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1
華網(http://m.luwanhua.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系電話:17051177829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用力快点| 高钧贤| 我是你舅舅| 九龙虫粪便的功效与吃法| 黄金比例身材| 美丽交易| 中央五节目表| 囚爱为奴免费观看电视剧| 廊桥遗梦中被剪掉的一段| 视频污污| 加藤视频下载| 柯哀分析文| 三夫人电影| 含羞草传媒2024| 5一6岁脑筋急转弯大全及答案| 我的公主| 寡妇一级毛片视频| 淮剧赵五娘| 日本电影芋虫| when you are old| 电影《在云端》| 你是我的玫瑰花简谱| 算死草粤语| cctv神断狄仁杰第四部免费观看| 色女孩影院| 莱克茜·贝尔| 成人在线大片| 我的爷爷 电影| 免费看裸色| 尹雪喜演的电影在线观看| 视频污污| 红装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版电视剧全集| 爱情电影网aqdy| 江湖儿女演员表全部| 成年人看的免费视频| 贵州三日游| 吴雪雯| 性视频在线播放| 第五单元初试身手| 同性gay在线| 雪暴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