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里根”號航母戰斗群在中國南海附近進行實戰訓練。
“菲外長等人的表態完全是強詞奪理,本末倒置。”中國海洋問題學者劉鋒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菲律賓強推的“南海仲裁案”,其實質是法律外衣包裝下的政治操弄,中國不參與該案于理應當,于法有據。反倒是菲方應該反思濫用法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近期菲方某些官員頻頻拿仲裁案說事,不遺余力挑起南海相關議題,輿論造勢的意圖十分明顯。
事實上,隨著仲裁結果出爐臨近,美國一些人也不斷拿仲裁案說事,向中國施壓。美國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康達上周宣稱,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將對中國和菲律賓具有同等約束力,因為菲律賓和中國都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成員。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月29日在記者會上回應表示,中菲之間早已在雙邊渠道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達成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的共識,中國也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規定將涉及海域劃界等爭議排除在《公約》強制爭端解決機制外。“我們敦促美方不要以‘國際法官’自居,對中方指手畫腳。”
有西方分析人士也承認,美國借南海問題指責中國很虛偽。美國《赫芬頓郵報》2月28日刊登一篇評論文章稱,新興超級大國將掌控周邊局勢,這沒什么好奇怪的,美國一個世紀前在加勒比海就是這么做的。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后,美方將周邊水域視為自己的內湖。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還對海地、多米尼加和尼加拉瓜實施干預。二戰后,美國支持了推翻危地馬拉總統的政變,并支持薩爾瓦多政府鎮壓共產黨叛亂分子。美國自己的歷史如此,因此很難批評中國在南海的“強硬”立場。文章稱,美方必須避免挑起與中國的軍事對抗。美國加大地區軍力存在只能促使中方采取反制措施,這會導致無謂而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
【環球時報駐日本、菲律賓特約記者 藍雅歌 李珍 付強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 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