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挖田地挖石頭 新洲“石農(nóng)”年入數(shù)十萬
站在石頭堆里,47歲的李煜穿一身洗得發(fā)白的衣服,露出自己用尼龍繩做的褲腰帶,讓人很難想象他竟是年賺50萬元的“小土豪”。本月23日,一場大型觀賞石博覽會在武漢客廳開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觀賞石藏家、參展商,新洲區(qū)汪集鎮(zhèn)農(nóng)民李煜也在其中。
奇石鑒賞師、武漢中華奇石館館長葉昌程介紹,在圈內靠農(nóng)閑采集和兜售奇石的不少是農(nóng)民,被大家稱為“石農(nóng)”,李煜是武漢10余個“石農(nóng)”中的代表。
邊打工邊倒騰石頭
2003年,李煜第一次接觸觀賞石,是在內蒙古打工時,看到很多當?shù)厝思依锒挤胖?ldquo;沙漠玫瑰”(一種石膏晶體),他覺得稀奇,咬牙花了一百元錢買下一塊帶回家。
第二年,李煜在貴州打工時,在集貿(mào)市場兜售“沙漠玫瑰”,居然賣出了一千元高價。平時種莊稼,等到農(nóng)閑的時候,他就跑到內蒙古去買石頭,再到其他地方打工時兜售,一年下來他發(fā)現(xiàn)賣幾塊石頭比打工掙的錢還多。農(nóng)閑和做工之余采集并兜售觀賞石,成了他的愛好。
20多次進入羅布泊采石
2005年,李煜聽朋友說陽邏水泥廠附近有瑪瑙、雨花石,他丟下鋤頭就跑過去了。面對家門口的“寶貝疙瘩”,李煜留了心眼,他找地質專家打聽,發(fā)現(xiàn)水泥廠附近以前是長江的古河道,現(xiàn)在裸露出來一塊,才有石頭可挖。李煜下手快,挖到了不少好看的石頭,甚至有木化石,不過這兩年已經(jīng)鮮有石頭可挖。
因為經(jīng)常出門挖石頭,田里的莊稼疏于管理,李煜一度被認為是不務正業(yè)。
從2005年開始,他一有時間就會出遠門采集觀賞石,曾先后20多次進入新疆羅布泊采集石頭,這些經(jīng)歷曾險些讓他喪命他鄉(xiāng),但也讓他迅速發(fā)家。
李煜的女兒李媛媛介紹,為了避免高溫脫水,父親常常是冬季去沙漠采集石頭,夜晚溫度極低,腳指頭凍黑險些爛掉,類似汽車拋錨等情況常有發(fā)生,好幾次險些沒走出來。
曾一月?lián)旎匾惶追?/strong>
2009年,李煜最后一次進戈壁灘,從哈密到羅布泊,春節(jié)期間的一個月?lián)炝艘惶追孔印?ldquo;當時運氣好,撿到了很多奇特的風凌石等觀賞石,回來后賣了15萬元,在新洲株城鬧市買了一套房。”李煜笑著說。
武漢觀賞石協(xié)會副會長馬濤介紹,幾年下來,李煜家里的觀賞石越來越多。2005年開始,李煜每逢周末就像趕集一樣,帶著自己挖的石頭在徐東擺地攤兜售,因為價格低品種多,很多奇石收藏家都認識他,他在圈子里漸漸有了名氣,以至于每逢國內大型的觀賞石展覽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往年有時候一年上十場觀賞石展交會下來,他能收入近50萬元。不過,也不是每年都能賺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