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印發《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清單(第一批)》,總結了各地在完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法規政策、創新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方式、完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機制、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經驗,并列舉了具體做法。這為各地學習如何在保護利用傳統村落的同時改善當地人居環境、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傳統村落是傳承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鮮活載體,蘊藏著豐富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留住傳統村落的鄉風鄉韻,既不能標本式保護,也不能破壞式開發,而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在保護的基礎上活化利用,讓傳統村落“活”起來。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傳統村落保護水平顯著提升。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8155個傳統村落列入名錄、實施掛牌保護制度,53.9萬棟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得到保護,4789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發展。

不過在此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重申報、輕保護”“見村見物,卻不見人、不見生活”的現象,這顯然是走偏了方向。無論城市還是鄉村,聚落的活動都是以人為中心開展的,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不能脫離了人談保護和利用。讓傳統村落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煥發生機,需要激發各地村民參與保護利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傳統村落的內生動力。為此,可以根據傳統村落不同的區位條件和資源優勢,明確村落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時序,選擇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路徑,探索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利用的多元發展模式。

任何地區的發展都離不開產業支撐,傳統村落也不例外。不少傳統村落積極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形成了“見人、見生活”的鄉村聚落。例如,北京門頭溝雁翅鎮葦子水村依托古村資源和2000畝旱地梯田景觀推進民宿建設,并大力發展香椿、苦杏仁等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給村民生活帶來了實惠。又如,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以“立足紅色文化、繡好古色文化、用好綠色資源”為發展模式,組建苗繡合作社,建成十八洞村山泉水廠,形成了互助合作、共同發展的致富格局。

讓傳統村落“活”起來,應繼續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持續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經驗和模式,以傳統村落活化利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產業興旺,讓更多村民共享鄉村發展成果。

(中國經濟網供稿)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m.luwanhua.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啪啪电影网| 寄宿生韩国电影| 林书宇| 向着胜利前进演员表| 爱爱内含光电视剧结局在线观看| 什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路径| 飞艇全天精准计划软件| .和平精英| 看香谱二十四法图解| 命运的逆转| 护送钱斯| 帕瓦德奥特曼| 快播电影网怡红院| 《生命中有你》赞美诗歌| 任喜宝| 散文诗二首批注| 俞晴| 赌侠演员表大全| 神探狄仁杰1电视剧| 红色一号电影| 国家征收土地多少钱一亩| 巴霍巴利王:开端 2015 帕拉巴斯| 美国伦理片禁忌| 夫妻性生活视屏| 1988版绝代双骄国语免费观看| 百岁宫简介| 条件概率经典例题| 郑中基的电影全部作品| 九龙城寨电影| 谭耀文演的电影| 水浒传潘巧云| 性感直播| 大地免费在线观看| 女人高潮私密按摩视频| douyincom| cctv16体育节目表今天目表| 许薇| 驯龙高手1普通话版免费| 张俪eyely| 超在线视频| 钟绍图|